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一文说透——知识产权职业分析之IPR

发布时间:2020.06.16 浙江省查看:8276 评论:22

本帖最后由 安秋anqiu 于 2020-6-16 15:37 编辑

用这一篇文章,把我关于IPR所有的想法都告诉你。

1980年中国专利局成立, 随后我国逐步开展知识产权相关法规修订工作。
修订工作卡在中国是否要执行专利制度上,专利制度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争论不断。
直到1984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同志一锤定音:
“专利法以早通过为好”
随后知识产权“平步青云”。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汇报中,提出2035年我国建成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又有中美贸易摩擦逐步升级,知识产权是其中的重头戏。可以肯定,不管是内部促进还是外部压力,知识产权都必须持续发展。
由此也说明:IPR在企业内要想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得到上层的绝对支持。
十年前,相信这篇文章的很多读者还在上学。彼时知识产权虽然在我国已经发展30年之久,但仍然没有如今这样家喻户晓。
然而那段“隐姓埋名”的日子,正是我国知识产权野蛮生长的“红利期”。
在代理所工作的时候,出于个人对传奇的所长大人的崇拜与好奇,我曾经检索过他年轻时候代理的专利。然而事实让我大跌眼镜。很多专利只有短短一条权要,并且看起来也没什么新创性,全文都不超过400字……
十年后的今天,数量追求转变为高价值追求。在此时加入专利行业,不比三十年前。更专业的客户需求,更复杂的市场环境,政府新的导向与要求,对要把专利当事业的人也提出了新要求。
以上是大环境。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好知产行业,跃跃欲试。这其中的原因是综合的。
既有对本科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看低,也有对知产所谓朝阳行业的期待。
我不一一列举每个人为什么选择知识产权,但是我认为别的行业给不了的,知识产权其实也给不了。每个行业其实大差不差,都遵守着“二八定律”。不必期望值太高。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把它做好。

IPR是知产行业众多职业角色的其中一个,也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职业角色。印象中对IPR的概念,通过与其他职业的比较中得出结论:它没有审查员的入门门槛那么高,要求的那么精细标准;也没有代理师那么苦逼,每天闷头写案子,挖案源。但要说IPR本身要具备哪些能力,有哪些发展方向,却又一时语塞。这正是这一角色的最大特点,自由度高,个人风格明显。
为说透这一角色,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

  • 客观工作内容(IPR的十八般武器)

  • 横向比较(不同级别企业)

  • 纵向发展(职业规划)

  • 最重要的个人思考

客观工作内容
为了能从容应对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需求,我认为下面这些技能是IPR必备。

1、技术交底书:最基本技能。对于IPR来说,确保公司的专利申请进度是基本要求。技术交底书是本企业研发人员阐述自己技术方案的文件。按理说,专利代理师根据研发人员的技术交底书,就可以运用专利语言,形成专利申请文件。但实际情况是,研发人员往往不能从专利视角来发现自己的技术方案到底是否具有专利性,或者即使技术方案本身有创新点,研发人员也没有时间来写出一份焦点明确的技术交底书。这时IPR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从专利角度,将本企业的技术方案中的发明点明确。
简而言之,技术交底书的背后,体现的是IPR从专利角度去解读公司产品专利性的能力。要从事IPR,必须知道如何寻找产品的发明点,这是最基本的。优秀的IPR通过与研发人员沟通,平时注重检索同业专利,积极参与研发项目进展,加强自身学习等方式,保证技术交底书的专业性。
2、审核代理所稿件:代理所完成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后,一般要反馈给IPR做一次审核。IPR作为专利运用一方,专利是否好用,必须自己把关。主要从:权利要求布局是否有梯次,独权是否包含非必要技术特征,技术问题是否定位精准具体,技术方案描述是否与公司方案有出入,技术效果是否描述充分,这几个角度来审核。尤其是技术问题的定位是否精准,这是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很多专利写的很水,首要表现就是技术问题之处泛泛而谈。这不利于之后可能遇到的创造性答辩,也是对自身技术方案没有信心的表现。这些方面关系到专利之后可能遇到的审查意见、无效宣告请求的应对策略,也决定了一个专利的质量和价值。
当然,也不是所有专利都需要审核如此全面,根据专利重要性自由裁量。

3、专利挖掘、布局的能力:挖掘技术方案中,可申请专利保护的创新点,对重要的创新点延伸拓展,对可替代的技术方案组织设计师讨论收集、布局申请,掌握主要国家的专利基本制度和申请方法。可多研习本行业头部公司的专利文献,对每个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深度理解,相信很快也能找到窍门。

4、梳理本企业专利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类表格,对公司专利做合理的归纳,分级,分类,监控。一般至少包括一个专利申请台账,其中包含专利图片、专利名称、专利类型、申请日、授权日、优先权日、权利人、发明人、所属项目或产品、专利重要性等级、是否有效期内等内容。其余还可以有每月专利台账,每季度专利台账,各部门专利台账,各产品线专利台账等,按需建立。
本项工作属于企业内部专利运用。IPR作为企业内部专利的归口人,掌握公司全部专利的情况,建立各类表格来梳理是最简单的方法。
随之而来的就是按时缴纳年费,当然,也可以花钱买专利管理系统,或者定制本公司的专利管理系统,省去很多麻烦。但是工具是工具,管理的意识IPR应该具备。

5、文件分类归档的能力:例如专利的交底书、申请文件、过程中的OA和答复、授权证书等,都应及时归档,方便之后使用。

6、挑选,储备外部合作事务所的能力:IPR要做好工作,需要懂得借力。应该有常合作的几家事务所,常联系的代理人,了解每家事务所和代理人的行事风格,能力专长。这样在遇到公司不同的申请需求时,能及时联系到相对应的代理人伙伴,一起解决问题。

不难看出,IPR的工作自成体系,自有一套闭环的逻辑。从前期的技术交底的准备,到挑选合作的事务所,审核申请文件,确权之后的管理运用,文件归档等。具有以上能力,基本可以满足一般企业的专利申请和管理需求。商标、域名。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管理不再赘述,其在技术难度上弱于专利,但重要性上等同,方法都是类似的。此外知识产权还包含商业秘密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管辖,在公司内部也需要与法务人力等部门合作,主要以建立保密制度,签订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等方式来管理。

7、专利检索、出具分析报告的能力:专利检索是一项基本功,相对于查全,我认为IPR更应该追求查准,查关键专利。可以综合运用关键词、分类号、权利人、发明人、同族、引用等线索,顺藤摸瓜。但检索只是一个动作,最终应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
专利信息本身可读性较差,通过分析报告,将有效的专利信息分享给研发。包含重点同业公司的专利监控,具体专利技术解读,技术路线解读。按时提供一份分析报告给研发同事,逐渐养成大家重视运用专利信息的习惯。
因为专利信息的公开往往早于产品上市的时间,所以通过专利检索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曾经通过专利检索,发现同业公司公开的一整套未上市的产品的外观专利,分享给研发和销售同事后,销售同事表示非常惊讶,因为他是通过一些不可说的渠道才得知的这个产品信息,没想到我能通过专利检索便独立给出了这样的信息,从此建立了一定的信任。

8、专利检索、出具FTO报告的能力:FTO报告这个概念现在太火了,好像不做FTO就算不得IPR。简单来说,产品进入某一国市场之前,先对该国进行专利检索,看是否能自由实施,排查侵权风险。
狭义的FTO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律所出具,这样即使产品进入市场后,真的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也可以用提前委托律所做过FTO为由,排斥故意侵权的嫌疑,这是欧美市场形成的习惯。
对于IPR来说,绝对不是在产品上市之前才做一个FTO。它最终目的是控制侵权风险,而你在公司随时都可以了解到产品信息和研发进度,控制侵权风险应该是随时进行的工作,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例如产品立项时,就做第一次专利检索,聚焦重点公司和重点专利;产品方案形成时,可以结合方案做第二次检索,更具体的排除风险;在最终产品上市前做第三次检索,排除之前未公开的专利带来的风险。

听上去很麻烦,好像大海捞针,这么多专利,怎么知道谁家的哪一篇专利会让我有侵权风险呢?实际操作中,风险来自于可以会起诉你的同行。我国这么多个人申请的实用新型,有几个会去找公司麻烦?他们本身都是“很平和的技术贡献”——授权第二年就放弃掉的。范围其实不大,做好平时重点公司的专利监控,出FTO报告就不算难事。另外,相对于查全,查准更为重要。

9、做培训的能力:没想到吧,还需要能做培训。我认为能做培训是IPR非常重要的能力。专利工作专业度较高,不给别人讲明白,别人怎么配合你呢?培训就是最好的沟通手段。通过培训,让你想以后配合你工作的人,了解你和你的专业,给予他们新鲜的知识,谈论他们关注的话题,培训是一件极具个人魅力的事情,IPR应该具有这项技能。如果一次培训像念经一般,讲得人昏昏欲睡,只顾显示自己的专业,这个年代who cares?

10、外语能力:没错,读写之外最好还能说出来。虽然外语看上去跟专利不搭嘎,但是却能让你一下子上一个台阶,**瞬间提升。

11、处理官司的能力:包含主动维权,主动无效,被动接招等等。收集市场上的侵权信息需要前线同事的配合,固定证据可以联系外部资源合作,这部分工作IPR的出发点,一是基于对本公司诉求的了解,二是基于对本公司专利和产品的了解,三是法律素养。维权听起来高大上,然而知识产权本身仍是规避风险为第一要务,保证公司业务正常开展就很好。维权是针对侵犯了公司市场份额的行为所进行,毕竟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
此外,当你手中握有足够的专利筹码时,知识产权也可以成为制衡的利器。IPR的第一要务是为公司打牢专利基础,储备**。至于开*打谁,什么时候动用专利来自卫,主动权就在你手里了。

能把上面的事情做好,可以说你做一个小小IPR绰绰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做的深入人心,做到位才行。不能浮皮潦草随便出点水水的报告,那样只会败坏自己的口碑。

12、建立制度的能力:个人的武艺再高强也还是有局限性,想把工作上台阶,还是需要建立制度的能力。制度能保证事情按着一定的规则发展,这样你就能腾出手来做些附加值更高的事情。制度也是你成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部门的必备条件。
这里建议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跟老板商量着来,一步步在公司推行。切忌一下子上马一堆制度,搞的营销、采购、研发等各大部门一起懵逼。最好逐个击破,将知识产权的触手,逐渐渗入到每个有必要关注知识产权的部门。

13、搭建部门、挑选人才:这是每个leader都要做的。

其实能做到这一步的IPR都是大佬了,都已经对知识产权该如何在公司开展工作,有自己的独家秘笈与规划。把专利当做事业,正是如此。

横向比较
在入职IPR的时候,如何挑选合适的企业大有学问。因为一旦入职,就代表你要学习这一行业的产品知识,主要掌握这一行业的专利技术路线。IPR的价值从某一角度上讲,也在于它对本行业本领域专利的了解。所以即使入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公司对岗位的定位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出入,也至少需要三五年的光阴,技能有一定提升之后再去跳槽。
此外,公司给岗位开出的价格,基本代表了它对这个岗位的认知,也就差不多暗示了你进入公司之后的具体工作内容。

挑选企业这个问题对于新人来说比较重要。
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滞后于市场,也就是技术跟随型企业(Technology Follower Companies)。这种企业做事追求性价比,市场不反馈刺激到自身,就不做主动性调整,从而避免创新带来的风险,对待知识产权更是如此。要知道人力成本在很多公司看来是纯利润的支出。
在这样的企业,一般要做专利申请,政府资助申报。并且由于公司研发实力不强,同时又有专利数量要求,IPR往往要面对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这对新人的成长颇为不利。任职这样的公司,可以说对个人成长毫无帮助,不如去事务所写案子,还能增长专利的专业知识。

少部分企业的发展领先于市场,也就是技术开拓型企业(Technology Leader Companies )。这样的企业处于行业头部,无论是对标国外还是主动创新,都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同时树大招风,也有知识产权风险规避的需求。
还有一些技术初创型公司,知识产权更是公司命脉所在,这样的公司对知识产权更注重,这样公司的leader一般也懂知识产权。

公司像一艘大船。作为IPR登上哪艘船,就注定了你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景。IPR的工作越专业,阅历越丰富越好,接触的业务种类越多越好,尤其作为年轻人,在学习能力强的时候,多接触不同的业务,为以后能够从容处理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需求打下基础。因为几件事情重复的做精,三年之内也许你能够不断的提升工作效率,但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好的公司能让你伴随着公司的发展,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业务类型。
在面试的时候,争取聊透工作内容,组织架构,薪酬待遇,发展目标。
信息检索能力是专利从业者很重要的能力,有种掘地三尺也要挖出背后关系的意思。提前对目标公司的专利做好检索,了解他们的风格,也就可以推测未来的规划,也可以当做自己面试的筹码,展示自己的专业程度。


纵向发展


IPR的纵向发展,主要指专业能力,资源的统筹能力,个人影响力等方面能力的有意识培养。
知识产权部门,永远在公司里只能是一个小部门。小部门要推进工作,不仅要做好自身修养(专业能力),还要借外力协调资源;为了提高日后的工作开展效率,要懂得抓住每一次机会提升个人影响力。

从单打独斗,处理日常的知识产权事务,到随着公司发展水涨船高,最终搭建自己的部门,作为一个IPR的职业生涯基本如此。上限最多做到副总裁,其实也就是IP总监了,什么是IP总监,说白了就是法务中从事知识产权业务那一块的。然而要成长到那一步,不仅需要自身素质过硬,还需要公司能够提供平台。IPR得益于公司,也受限于公司。得益于公司提供的技术基础,不必平地起高楼;受限于公司发展,公司不需要的业务,自然你也没机会涉及。

IPR像是服务业,以提供为公司量身打造的,知识产权定制化服务为自己的产品。


个人思考

我国本身谈不上有专利的土壤,要在这样的土壤上深深扎根,需要我们本身有过硬的职业素养、清晰的职业规划

1、如果领导不重视不尊重专业,那趁早离开不要浪费青春。
新中国专利制度的确立,争论不休,最终还是靠上层的一句话下定了决心。说明什么?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下,知识产权这个舶来品要发展,必须得到来自上层的直接重视。作为IPR是在企业里工作,这一层因素必须考虑。可以说领导者的知识产权意识,决定了你在企业里的上限。

2、放弃掉IPR是一个岗位的认知,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经理。
其实IP工作完全是一块独立的工作,有些公司如富士康、TCL甚至可以把知识产权部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第三方的服务机构。
你为企业所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就是你的产品。挖掘、布局、申请、归纳管理、培训、报告、应急处理,每一项工作都有可为。IPR处理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把专利信息运用的好,运用的大家都觉得有帮助。

3、远离伪需求。
纵然有千百种更赚钱的理由,我仍然认为年轻的专利人应远离伪需求,起码在搞清楚专利本质之前,不要本末倒置。

4、坚定信心,持续学习,多多分享。
speak out,speak loudly.

关于IPR我尽力写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说进广大IPR的心坎里呢?不知道对准备入职场的准IPR们有没有帮助呢?我期待大家给我反馈,一同成长。


标签: IPR


分享(7)

收藏(49)

点赞(9)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1楼
    这不是IPR基本能力,这要是都行,那是神级IPR。

    2020/06/16 15:46 [来自福建省]

    0 举报
  • 第2楼
    黑娃 发表于 2020-6-16 15:46
    这不是IPR基本能力,这要是都行,那是神级IPR。

    整吧  前进!

    2020/06/16 15:48 [来自浙江省]

    0 举报
  • 第3楼
    要有这能力这可是老母牛不下仔了

    2020/06/16 17:18 [来自江苏省]

    0 举报
  • 第4楼
    干货满满!

    2020/06/16 17:18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
  • 第5楼
    受益匪浅!!!

    2020/06/16 19:59 [来自江苏省]

    0 举报
  • 第6楼
    很不错,学习了

    2020/06/17 08:44 [来自江苏省]

    0 举报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