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讨论专利行业的四弊和七蠢-李银惠

发布时间:2021.08.17 北京市查看:11167 评论:79


李银惠:我最希望看到反对观点,并不希望看到一片附和。讨论者应当具体谈。比如某些微信群里已经有人说,非正常申请的源头是不讲武德的业务员乱拉业务导致,比如有人说保护中心还是很正面积极,可惜没有详细阐述具体怎么正面积极了。我不觉得自己一定正确,如果我能看到更符合逻辑的论证和更切合实际的案例,我会马上改变观点。(请评论回复)


作者简介
李银惠,思博论坛ID:@bestlyh,男,工学硕士,律师和专利代理人,执业于广州;

2003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7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培养单位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生基础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系);
主要擅长的方向是专利诉讼和无效宣告等工作,包括侵权诉讼、权属纠纷、确权纠纷、专利申请、挖掘与布局、侵权分析、规避设计、专利许可等;
其次擅长的方向是商标、版权和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也有实操经验;
也涉及商事合同与劳动纠纷,也有实操经验。


一、前言
标题前面加上讨论二字,表示我自己也并不认为这些事情是真的弊,只是讨论而已,摆出另一种观点而已。


吃饭闲聊,聊到当前专利行业的一些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什么好,什么坏,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不见得会写文章专门谈谈吧。我这篇文章的观点并没有什么超出平均水平的杰出观点。



二、四弊
这里的四弊算不算是“弊”,我也说不准。所谓的弊,指的是错误或者不利。下面的四项算不算错误或者不利呢?我觉得也许只是无奈下的选择,不见得是弊,仅是放在这里讨论一下,发发牢骚吧。我说的也许完全错误。


1、第一弊:非正常申请的问题
专利行业查处非正常申请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代理机构怨声一片也不用提,大家都知道。本来意义上,打击非常申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话可说,但有话可说的就是,误伤了很多正常申请又怎么办好呢?误伤了正常申请也没关系,当然还可以争辩,但是对客户无法交代。信誓旦旦地对客户保证了没问题,结果还是有问题,这否定的不仅仅是专利代理机构的信誉,恐怕也严重滴损害了专利代理行业以及国知局的信誉。


(1)非正常申请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果汁局当然心里有数。当然是因为各地政府的资助政策引起的,不是专利代理机构引起的。而资助政策是由谁引起的?当然是国家级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对各地地方政府的首脑和专利局局长的政绩考核包含了专利数量指标引起的。不给钱,地方上就完不成专利数量指标,给钱就很容易完成,逻辑是如此地清晰。

我一直说,专利局里面专业水平比我高的,至少有5000个人。所以,国知局肯定是知道这事的。既然如此,其实只要把资助政策一停,这股非正常申请的风气马上就会结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和代理机构会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还继续非正常申请。***早就说过了,赚钱的事情,杀头都有人干;不赚钱的事情,杀头也没人干。鲁迅也说过同样的话。


为什么逻辑这么清晰的事情,还搞出来一个查处非正常申请的事件来呢?太阳下不存在什么新鲜事,除了为政绩,还能是为了什么。一级大佬骂二级大佬,二级大佬骂三级大佬,三级大佬让底下的办事员搞点事情呗。


搞点事情没关系,但还是应该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减少误伤正常申请的问题。只要没有误伤正常申请,你搞得天下大乱也没人在意,现在的问题是扰乱了正常申请的生意。实话说,搞非正常申请的那些代理机构,应该直接把负责人以及里面的执业人员吊销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但正常干活的人你该保护。



(2)我也谈谈我所经历的非正常申请
以此证明,非正常申请这股子歪风邪气是怎么产生的。我入行是在广州三环,广州三环一直都是很不错的代理机构,我在三环工作期间是完全没有接触到非正常申请的。最大的问题也仅仅是交底书有时候太简单,我又刚入行,不知道该怎么写。


后来,我跳槽去了一个律所,天真地以为,既然是律师事务所,总该有专利诉讼无效业务多点吧,争取学习高端业务,这个真的是号称高端知识产权律所,号称能进什么钱伯斯ALB的。就从这里开始,北京高院退休法官到这个律所做顾问,与广东省某地政府联系上,免费为广东省某市代理申请专利,由市局给代理费,在两三个月内申请几千件专利。这样的后果,一方面是很多大公司为了省钱,多申请一些专利,但更多的是一些本来不需要专利的企业,被政府催的,随便搞点专利啦,反正不花钱。这种专利申请,大概还算不上非正常专利申请,因为毕竟技术不是瞎编的,确实是每个企业自己的技术,顶多是不够完善而已。


然后我就辞职去了另一个代理机构,换了一个地级市工作,结果竟然遇到一模一样的事情,也是年末冲量,企业申请人不用交代理费,代理费直接付给专利代理机构。这种专利申请,也不算非正常申请,依然是因为技术不是编造的,是申请人自己的技术,顶多是不够完善。


然后,我又换了一个代理机构,又换了一个地级市,不是完全相同的政策,只是申请的时候资助一部分,然后授权的时候再给一部分奖励,但是授权奖励很高啊,最高的区有两万,最少的区也有5000元。所以,专利申请变成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最高的那个区,有好几家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申请专利赚资助的。你问他们本地知识产权局的人知道不知道这些公司的名字?你说呢?一个公司啥业务都没有,几百件专利在手,傻子都知道不正常。有人管吗?为什么要管呢?管了之后,谁来完成当地专利数量指标呢?人家为当地政府的政绩做贡献,顺便赚取利润,你现在卸磨杀驴的话,你还算是个人吗?


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非正常申请的风气,本来就是政府自己搞出来的,不是专利代理机构搞出来的。


(3)越是这种非正常申请,越是显得非常正常
因为人家编造的非常专业,从文字到图纸,像模像样,非正常申请系统根本查不出来的。人家是把纸面研发当做一个重大的科技项目去施行的。这种公司在全中国范围内到处都是,绝不仅仅是这里而已。只要国知局想调查,轻而易举而已,但是国知局不会这么做的。搞这种非正常申请,才是有政绩的,才是可以上新闻的,才是高大上的。查处之前的那些编造专利的公司,正好证明了专利资助政策的失败,是挖前任大佬的黑料,是对国家政策的反攻倒算。


(4)专利资助政策更符合逻辑
我个人觉得,专利资助政策与非正常申请政策,正好是两个都有争议的政策,哪个政策更有争议呢?我觉得专利资助政策更符合逻辑,查处非正常申请政策根本就不符合逻辑。因为专利资助政策是愿者上钩,你愿意公开自己的技术,或者你愿意花时间去编造技术,并没有什么门槛,你想搞就能搞,你就可以拿到钱,这属于劳动换取报酬,天经地义。


但是查处非正常申请政策就不符合逻辑了,因为任何一件专利,即便是编造出来的,他也是申请人正常花钱申请的,我花了钱,****嘛干嘛,关你屁事。这不是***和**,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犯罪。申请专利的行为本身并不违法,国知局有什么资格不让我申请专利,严格点说,查处非正常申请行为,涉嫌违宪。你要是说我不掏钱就申请专利,我还可以说我的错,但是我掏钱申请专利,我有什么错?


(5)非正常申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这些编造的技术,能拿去影响市场吗?不可能的,对任何商业主体都造不成威胁。如果能造成威胁?那就不是非正常申请了,那叫战略性地、前瞻性地专利布局。


还有人煞有其事地分析非正常申请的判断标准,所谓明显拼凑什么的,简单组合,伪造数据,通过这些方式搞出来的专利技术方案,明显是人畜无害的技术方案,就算授权了依然是人畜无害。注意,这与抢注商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商标抢注有可能占据了一些好词,或者占据了一些名人,或者占据了一些时事热点,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影响。但是专利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你瞎编的再好,授权的专利也依然是垃圾,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影响。


你何苦浪费国库去清理这些人畜无害的东西。


(6)根除非正常申请的方式
只要把勾引人们非正常申请专利的源头去掉,非正常申请自然迎刃而解。现在各地的专利资助政策基本已经取消了,其实事情早就解决了。所谓非正常申请的查处,都是在查处那些还未授权的发明专利申请,压一压水分而已。我觉得根本不用压,直接不给资助就行了。


(7)专利的项目需求不可能被消除
现在还差的一些问题是,关于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一些项目评审和职称评审的需求,还需要一些专利。这些需求,预计是不可能取消的。如果这些指标取消了,项目根本就没法评审了。因为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可用于大致评估一项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的普世指标了。有人说可以用评奖的方式?有人说可以让评审人自己看技术?那是不可能的。那种东西,玩猫腻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专利。


项目评审中取消专利指标,就相当于高中生取消了**。


**再差,也大致公平。专利再差,也大致公平。用专利数量和质量,大致评价一个项目的先进性和经济学,没有比专利更好的指标了。


(8)查处非正常申请,无法根除非正常申请的问题
本来查处非正常申请这件事情,我是一点都没意见的,因为对我是完全无影响,我本来没有必要对国知局的政策乱说话的,我在各种行业微信群里,都是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嘲讽那些被搞了一把的代理机构不干好事。


我们公司被下了个位数的非正常申请通知,所占比例仅仅是千分之一量级,而且这几个申请根本不是非正常申请,客户都做出来实际产品了,仅仅是客户想要多拆分几个专利,做不同方向的保护而已,所以符合了一个技术方案拆分申请,这种非正常申请的评判标准中的一条。


然而,真正的非正常申请,是这样的。某个号称是科研机构的机构(名字是科研机构的民营机构,预计是用来骗政府钱的研发机构),竟然要求我们帮他们编写专利,某个很热门的方向,还要求授权,还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因为别的代理机构说可以这样做,问我们能不能便宜点。我当时就觉得很好笑,这是把我当科学家看啊,我要是能写出来符合行业趋势的发明创造,我还做专利代理人干嘛,我去当科学家好不好?这种骗钱的机构,为什么这么容易骗政府的钱,这才是政府该干的人事。


实际上,现在就有这样的业务,企业提需求,找大学里面的在读硕士博士编专利,然后申请、授权。对于这些硕士博士来说,编个能授权的发明专利实在是太容易了。这种编造出来的专利,一丁点都不符合非正常申请的标准,根本查不出来的。


2、第二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不知不觉间,全国各地搞出来几十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我一直觉得莫名其妙,但因为反正也与我没啥关系,我也不关注。后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竟然负责发明专利的加快审查,竟然保护中心招聘了一些有审查员经验的人进行专利的实质性检索和审查,这个就搞得有点莫名其妙。


然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又搞出来各地保护中心仅限于对本地区的特定技术领域进行优先审查的要求,这个时候就有点问题了。问题就在于:凭什么A市的公司可以在半导体领域两个月授权发明专利,凭什么我B市的竞争对手的同样技术领域的半导体专利就只能三年之后才授权?一件关键专利早点授权,对于商业上是有重大影响的。


由此,我也在思考,各地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布局,中央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应该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意思就是维护知识产权的独占权,也就是别人侵权的时候要查处别人的侵权。但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能做什么呢?帮申请人早点授权专利,这就算是保护了吗?


法院负责侵权诉讼,各地知识产权局负责行政查处侵权,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负责侵权调解吗,再来各地仲裁机构负责专利仲裁?是这样的布局吗?真的别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各种冠冕唐皇的介绍来唬我,我从业这么多年了,目前还看不出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什么用。


实话说,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只有法院能对专利侵权有用,在座的其他各位都是垃圾。如果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弊政,那是我过份了,弊政谈不上。我只是看不懂而已,凑齐四大弊政只是为了文章对称。


3、第三弊:离职公务员的就业限制
国家知识产权局是有明文发文的,离职退休公务员不让去代理机构工作。这个当然也是跟我毫无关系的。我想说的是,对那些离职退休的大佬来说,本来也不缺钱,而且工作也基本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你就算是有限制,人家也可以很轻易地突破限制。限制这些大佬是应该的,因为最有可能玩猫腻的是这批人,就该好好管管。


但是底下那些大批的小猫咪,因为这些政策大概没饭吃了。从专业度上说,国知局和审协离职的这些人,专业度的平均水平肯定是远远超过专利代理机构的平均水平的,这正是给行业补充真正专业人员的一个源头,竟然就给掐死?


同样,法院离职法官去律所,应该限制的是那些级别高的,不应该限制那些级别低的。


4、第四弊:知识产权局始终不够强势

国家级别的机构调整,我们不要多嘴。国家知识产权局成为工商总局下属的一个部门,整体上是正确的,因为专利问题根本不是科技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是商业竞争问题,所以知识产权这点事归工商局管是很正确的。


但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是,很多地方的知识产权局归入市场监督局的时候,原先管理专利的人员都回到科技局去了,而在原工商局里负责商标的部门,开始负责专利管理了。当然,也有某些地方是原先知识产权局的部门的人并入到市场监督管理局去了,依然负责专利管理。


所以,问题就是负责专利行政管理的人很可能没有专业经验,需要从头学起。我给好几个局讲过专利课,真的都是原先负责商标的人开始负责专利了。这倒也没关系,慢慢学呗。


还有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局一直都不是一个很强势的局,原先是科技局的一个下属部门而已,现在是换成了一个强势局(工商局)的下属部门而已。这里面有一个优势和一个劣势。一个优势是,作为强势局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先的工商局),在行政执法方面当然也是强势的,有助于增加专利执法的威慑力,蛮好的。另一劣势是,知识产权局在科技局里还算是重点科室,但是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这个如此重要的部门之后,就变成最最边缘化的一个科室了。因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最重点项目永远是会死人的那些监管方向,而不可能死人只是多赚钱少赚钱的知识产权方向,就变成了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了。


三、七大蠢
七大蠢则是实实在在的七大蠢,我觉得没什么可争辩的,这与四弊不同。四弊问题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无奈的问题,限于实际条件,生活所迫,被迫营业而已。这七大蠢很大程度上真的是认知问题,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下面的这些七大蠢的真实含义,被欺骗所致。我这里就揭开这七大蠢的真面目,误伤在所难免,请看全了再评论。


1、第一大蠢:专利预警导航
国知局是有一堆关于各个领域的专利预警导航的内容出版的,我在京东搜过,有几十个技术领域的,厚厚的书。然后各个省市的知识产权局也三天两头发布一些关于预警导航的项目,让各个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去申报,项目经费从5万到50万,以致上百万都有。然而,这些项目真的有用吗?其实本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就是两个屁,狗屁不通和屁用没有,仅此而已。


为什么仅配评价为两个屁的事务,在中国还这么火爆呢?答案当然很简单,政绩而已,多的话不说。


其实,专利预警导航之蠢,不需要我去证明和分析,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玩意是个蠢货才相信的东西,你肯定是蠢货,要么就是新手。为了给新手解惑,我还是做个简单的分析证明。


(1)专利预警为什么是个蠢货?
世界上并不存在专利预警这个东西,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预警?比如预警机,那是用雷达扫描一定的空间,如果发现敌人飞机过来了,那就是要来打仗了,我们可以在敌机未到的时候发布警报,避免敌机到了的时候惊慌失措,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这叫预警。


但是专利怎么预警呢?别人申请了专利,你会不会侵犯他的专利权?谁知道?任何人都不知道,你会不会侵犯他的专利权,何谈预警?因为侵犯专利权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专利权的保护内容是你所在行业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你自己的技术方案要使用了专利的保护范围内的技术方案。所以,你只要不使用这个专利的技术方案,无论竞争对手怎么写专利,你都根本不可能侵权。


如果企业内的技术人员在开始一项研发项目之前,对现有技术做一个检索,发现别人的一些在先技术,以作参考,并同时做好规避设计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可以大致称为专利预警。


但是,让企业内的专利分析人员,或者让国知局的一些审查员,或者是地方政府发布的一些专利预警项目,让专利代理机构去做,那就是白痴了。


可以非常确切的说,没有技术人员参与的专利预警项目,都是骗钱的。我们协助客户做了很多FTO性质的专利分析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专利代理人与企业的内部技术人员一起完成的,从来不可能让专利人员独立完成。


(2)专利导航为什么是个蠢货?
导航是个什么意思?是在一片未知的领域,指引出一个方向,能达到一个正确的目标。专利何谈导航?难道真的有人相信,通过专利分析能把未知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出来,用于指引研发?这个概念,似是而非,你不能说他错,但肯定是不全面。因为,专利方面的分析,仅仅是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肯定不是决定性的环节。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是靠专利分析来确定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的。


实际情况中,技术研发方向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较少的情况是由新技术的突破决定的,没有任何情况是根据专利分析的结果给导航出来的。


(3)我是不是在辱骂果汁局呢?不是的。
我在日常的讲课中,也可能会给企业的研发人员讲专利分析对研发的方向的指引,这是对专利导航的否定,实际上也好像是在打自己的脸。但实际上不是,因为专利代理人所擅长的分析,是权利分析,而不是技术分析。


什么是权利分析?是关于专利是否能够授权的分析,以及某款产品是否会涉及到侵权的分析。什么是技术分析?是技术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技术该怎么做才是有市场的,这方面的分析。


技术分析是技术人员自己的事情,我们专利代理机构是帮不上忙的。


同样道理,果汁局发布的各种行业专利分析报告,以及还有很多撰写专利分析的书籍和文章,我们一定要客观地看待。其有用的地方是权利分析,其无用的地方是技术分析。报告里难免有各种吹牛的内容,你看了这篇文章,自然知道哪些是客观的,哪些是胡说八道。


(4)换个名字就叫专利分析好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预警导航这四个字用在专利上,赤裸裸的文不对题,充满谬误。不要再用这四个字,免得不明真相的群众真的以为专利能预警,专利能导航。


2、第二大蠢:知识产权运营
某桔网和某瑞专利事务所是一家人,是一直被我们正规专利事务所鄙视的垃圾。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很羡慕,为什么人家就能骗那么多钱,还搞得自己很高大上呢?现在他们的老板和高管被限制高消费,区区几千万的赔偿额都拿不出来,他们可是号称每年交易额上百亿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啊,怎么就这么low呢?目前他们还开始金蝉脱 壳,老板的助理之一又开了一家新公司北京某盒公司,以原先某桔的标准模式重新开局了,这个标准模式有两个。一个是说自己拿到了很多投资,另一个是与地方政府一把手相谈甚欢。


调子特别高,活做得特别low,我们就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还有人捧?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了吗?很有可能,还能被他们骗的地方政府,智商是硬伤。


我有好几个同事,为了去学习他们的商业模式,特地去他们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深刻地理解了他们的模式,回来以后功力大成。还是那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其实他们的商业模式并不稀奇,以他们的营销能力,卖**比卖知识产权赚钱多了,真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去卖**。


我总结一下他们的杰出商业能力,算是给大家科普一下。他们的源头是环球互易公司,最早是卖域名开始进入知识产权领域的,然后其中的一些杰出进化者逐渐开辟了新的道路。有的人获得了营销能力,创建了正常的专利事务所进行服务,有的人就创立了某桔某瑞这种新打法机构。


(1)营销能力堪比**公司
大家都看过**公司每天早上的早操吧,那叫一个激情澎湃。各种常规的营销方式也不需多说,比如陌生拜访,比如电话营销,比如搜索引擎优化。只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这些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灌输给营销人员,因为他们有标准的操作流程,早就形成了一套堪比ISO9001的操作标准,你照着做就是了。做得到的就留下,做不到的就淘汰。所以你会发现,在他们还正常运营的时候,他们的工作人员是超级积极的,我很佩服他们。当然,他们营销人员的收入也是很高的,远远要比内部的专利代理人和撰写人员提成高,这也是由于他们是销售驱动型公司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内部的专业人士命中注定是得不到尊重和高薪的,当然就不可能有专业的服务交付。


(2)关键是到底从哪骗到的第一笔大钱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创始人到底是从哪里骗到的第一笔投资,决定第一笔投资的投资人到底是多蠢。拿到第一笔大钱之后,自然就可以租最好的办公室,招聘最多的人,打最多的广告,忽悠客户来掏钱了。
启动资金非常重要,当然也许这笔启动资金并不大。


(3)他们的游戏玩法并不难理解,本质上就是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
你从他们各个领导人的对外发言就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玩这个知识产权的游戏了。本质上他们就跟荷兰的郁金香游戏没有什么差别。只需要对外宣传,某种事物很值钱,你来掏钱从我这里买这东西。你买了之后,我就给你利息,一定时间后返还。就跟庞氏骗局一样,只要后续掏钱的人越来越多,就能支付前面借钱的人的利息,直到达到一定的规模,无法偿还早先的**人的本金和利息了,游戏就结束。


他们选择知识产权这种事物作为庞氏骗局的标的物,就是因为知识产权是媒体大众中的热点,是一个大家觉得很牛逼的东西,一般人也不懂。所以就天然具有了高大上的卖点。其实本质上,庞氏骗局与当年的无锡尚德的太阳能,乐视的手机和电视等七大商业布局,汉能的太阳能薄膜,甚至是恒大汽车,甚至是万达地产,都没有什么区别,投资者对该项生意的信心与该项目确实存在能够有营业收入的实体业务,是这种生意能存在的两个前提。


信心在,生意就在。但是呢,生意要建立在能维持的前提下,能维持的前提则是,正常的盈利性质的实体业务应该具有正常的现金流,能维持住必须的利息开支。只要能维持住,就能越做越强,维持不住,就身死人灭。


我说的这些公司,都是有实体业务的,而且实话说,实体业务都做得相当不错,在商业上真的没有什么失误。无锡尚德死于行业整体变局;乐视死于资金链断裂,但实际上乐视网和乐视手机、乐视电视,销量在当时真的很不错,产品也不错;汉能也是因为行业技术上的变化;恒大地产和汽车现在陷入困境,但不得不说,恒大好歹房子是盖起来不少的,至少房子不是用PPT造起来的;万达最厉害,银行一断供,马上卖资产,救活了自己。恒大也肯定是走万达的老路。


同样,某桔某瑞的问题并不在于骗钱还是不骗钱,问题是在于资金链断裂,问题在于后续的口碑崩塌,没有新的韭菜被割,无法支撑前期投入的成本了。实际上,某桔某瑞与上述公司没有任何区别,因为至少某桔某瑞也确确实实有实体业务存在,专利商标和项目代理,真的有在做,也有一些相对专业的人士的。但是知识产权服务业这点实际收入,与太阳能,手机汽车房地产方向比起来,实在是萤火虫与皓月当空相比较。


(4)他们教坏了行业内很多人
很多人早就认识到了某桔某瑞的打法,所以也主动开始了学习。跟客户说,我帮你申请专利和商标,你再给我点钱(远远高于正常的专利商标代理费的钱),我把你申请的专利和商标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挂到我的网上,做知识产权运营,所得收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期返还。


这就是知识产权运营,你说蠢不蠢?主持运营的不蠢,被运营的可能有点蠢。但是怎么收场呢?知识产权这点盈利算个毛线,为了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钱搭上自己的前途和口碑,肯定还是蠢。


你们为什么不去卖**?


3、第三大蠢:专利质押**
质押**是很多地方政府正在搞的东西,而且还作为国知局有点重点关注的项目,常常要在媒体上露个脸。但是我们行业内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就是一个命中注定没戏的东西,为什么要浪费国库搞这种破玩意呢?也不用多说了,政绩呗。这就跟我们专利代理人每个月要多写一点专利,就能多赚钱一样,这是专利代理人的政绩。当官的政绩,就是要搞事情,把事情搞成功了,就是政绩,至于搞的这种事有用还是没用,那是另外一回事。


质押**就是那种完全逻辑不通,硬要去搞的事情。果汁局有5000个专业水平比我高的人,国知局大佬会不知道质押**根本就是个命中注定没戏的事情?不知道才怪。


(1)实际问题
什么是专利质押**?就是企业想要向银行**的时候,把自己的专利权作为抵押物,质押给银行,然后银行就支付**,企业就偿还利息本金。表面看起来一切正常,如果是正常拿房地产、机器设备或者应收账款作为抵押物给银行,也无可厚非。有问题的是质押**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中间机构的浪费,而这些浪费都是政府国库买单,实无必要。这些浪费包括:


①专利到底能抵押出来多少钱呢?
一项专利到底值多少钱?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世界上唯一能准确地估计一个专利的价值的机构是有专利案件审理权限的法院,但是法院当然不愿意干这个活。所以,任何一个专利在**之前,都必须找资产评估机构给一个估值。但这个估值充满了水分,因为估值费是按照估值标的额收的,比如你要评估成一个亿,你就要给2百万评估费。同样一个专利,你只想估值成100万,你只需要付3万评估费。这玩意估值准确吗?当然不准确,就是骗人的。你去查查汉能的实用新型专利值多少情况,用百度就行。每个实用新型价值几个亿,纯扯淡。干出这种活的资产评估机构是不是应该被吊销营业执照?当然应该啊。


②担保机构
我把专利抵押给你,你银行老老实实给钱就好了,我定期付利息和本金给你。但银行也没那么傻,知道专利这东西大大滴不靠谱。所以硬生生增加了一个担保机构,也就是专利权人一旦不能还钱,担保机构要负责还钱。由此,专利权人还得给担保机构一点钱,让担保机构提供保函。这些费用当然也要按照**额的百分比来收取。


③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就是帮忙办理这些质押**的手续的,很多时候就是专利代理机构,或者认识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各种中介公司,或者就是当地知识产权局的下属服务机构。这些费用当然也要按照**额的百分比来收取。


如果多出了这三份钱,专利权人肯定也不想**了,成本太浪费了。但是地方政府把上述费用都给承担了,并且把**利息也给承担了一部分,目的仅仅是让地方政府有一些成功的质押**案例可以用来去吹。既然**的成本低了,虽然麻烦一点,而且还要很多其他机构参与进来,但只要能**,当然企业也愿意做。


只要这种资助政策一停,这种质押**马上就会彻底消亡。那么为什么政府还在搞这些事情呢?大概至少让企业和银行形成相互**的习惯吧。


(2)逻辑问题
质押**只是浪费国库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浪费,其实不算什么。因为有的时候浪费就是对于社会的倡导和一种锻炼,政府没有做错什么。但是质押**这种东西在逻辑上就存在问题。需要**的企业肯定是比较缺钱的企业,比较缺钱的企业要么是刚刚起步,要么是经营不好。无论是刚刚起步还是经营不好,专利对于企业的作用基本也不大,专利的价值本来也不太高,不太高的专利本来也贷不到太多**。反过来,如果一个企业专利质量很强,专利价值很高,他需要**吗?完全不需要**。
所以,质押****的逻辑上的最大问题就是,需要**的企业并没什么好专利,有好专利的企业根本就不需要**。


4、第四大蠢:专利**
全国各地都搞了一些专利**,有侵权**,也有授权**,我还研究过美国的专利**公司的条款。对于专利**,我也跟很多客户推销过专利**,我还参加过一些专利**的研讨会。如果我下次还参加专利**的研讨会的话,我也不可能在会议上把专利**称作一大蠢,因为网上说话也不针对特定人,但如果线下开会的时候乱说话,那就太不合时宜了。


专利**都蠢在哪里呢?
①专利**的最大问题就是,**本应是一个拼概率的事情,但是专利**是一个可以被控制的概率,对于**公司来说,推出专利**就是一大蠢,而承担了**费的地方政府,又是为了没事找事地搞个政绩。


②比如专利授权**还好,不授权的话,就给专利申请人退赔专利申请代理费。这个真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专利申请代理费几千块钱,真的是一个企业承受不了的巨额费用吗?


③比如专利侵权**,被别人侵权了,专利权人提起诉讼,**公司就赔付律师费和诉讼费。发现侵权了再买**,然后再起诉,反正**公司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发现侵权的。这些行为是专利权人可以控制的。


专利**这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可言?促进专利权人积极申请专利?促进专利权人积极维权?看不懂啊看不懂。只能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第五大蠢:专利仲裁与专利调解
有些时候,还有些仲裁委员会宣传专利仲裁,我当时就觉得这莫不是有毛病?仲裁不是应该双方先签订仲裁协议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仲裁吗?我发现你侵权了,我屁颠屁颠地过去跟你说,来吧兄弟,跟我签个仲裁协议,我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去仲裁委员会做仲裁。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更不敢想。脑子还在吗?


还有人在提倡专利调解,甚至在考察地方政府和知识产权局在专利调解工作的数量。调解也是一样道理,给你面子你可以调解,不给你面子你算老几,你有什么资格调解我们呢?如果是地方知识产权局或者有专利审判权的法院做调解,那是天经地义,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莫名其妙的第三方机构,比如各地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什么资格做调解?脑子还在吗?


脑子在不在,其实是小事。关键是,也许专利权人一方,为了省钱的话,也许会被忽悠到了调解机构来,但是被投诉侵权的一方,根本就不可能到你这里来接受调解啊。因为调解机构根本没有强制执行力,我只需要不搭理你,你就对我毫无办法,我就可以继续放心大胆地侵权。我干嘛要自讨苦吃地被你羞辱呢。除非是你起诉到法院或者知识产权局,在有强制力的机关的要求下,我不得不服,我不得不来应诉,不来就会挨行政机关的铁拳,我才不得不来。但是调解机关算老几?


6、第六大蠢:专利**化
知识产权**化,在国际上也不是一个潮流,而且最容易**化的也仅仅是一些著作权,因为公众普及程度高,容易判断其赚钱的前景。但是专利**化,或者专利方面的债券,真的是有点难,以及不太符合逻辑。


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如何借钱以及如何还钱的问题。专利涉及到**里面,**化就是投资者购买专利的份额,然后专利权人根据该项专利的收益,定期返还收益给投资人。你发现没?这玩意跟某桔某瑞的玩法是一模一样的啊,所不同的仅仅是组织者是政府机关还是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会资金和信用破产,但是政府机关不会资金破产和信用破产。


但是又涉及到与专利质押**一样的问题,需要**的企业一般不够强不够大,专利质量不过硬。而专利质量过硬的企业一般都很强大,根本就不缺钱,搞专利**化这些事情简直麻烦死了,一堆专业的事情要做。


广东省又走在全国最前面了,已经开始搞知识产权**化了。也确实是给那些小型科技企业用的,大企业肯定是有更好的**渠道的,不屑于搞这种东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啥也没有,就有一些专利,想用专利**一些钱来,赚到钱了再慢慢还。


本来这事情绝对是好事情的,本来当然是应该全社会鼎力支持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科学技术本来就应该能赚钱才对。我不说专利**化是蠢,我是说专利**化有很多难题。


(1)专利**化的客体不应该是专利,而应该是公司自己的股份

也就是说,投资者买的东西不应该是买的专利份额,而应该是买公司的股份。因为专利这东西,不代表商品,也不代表技术。专利代表的仅仅是某项技术的独占权,代表的是一旦把这个技术的市场做大了,可以依靠专利让别人不能进入,并不是有了专利就有了市场,而是要自己努力扩大这个市场,然后用专利能控制其他人无法进入这个市场。


(2)专利特别不稳定,就算是发明专利也有可能被无效掉
这个不多说了。


(3)专利的价值特别不稳定
专利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专利产品所代表的市场能占据的商业价值。投资者是否能够在买专利**化产品的时候,充分预估这个产品能赚多少钱回来呢?基本是不可能的。


专利**化我个人觉得还算是个很好的东西,因为实话说,就算是一坨屎,其实也是可以**的,更何况专利,只要有人敢买。哪**民买**的时候真去计算这**票现在值不值现在的股价呢?重点不在于值不值,而在于我如果卖出去的话,有没有人敢买。专利**化也是一样的道理,就算是一坨屎,如果我1元买入,有人就敢2元来买的话,这生意就做下去了。至于为什么有人愿意2元买入,并不是因为这坨屎能赚钱,而是因为明天有人愿意用3元来买啊。


7、第七大蠢:triz
我说triz是第七大蠢,不是说triz这种方法是一种骗人的方法,triz本身是很正确的方法,很有用的方法,我买了好多书,略为深入地了解了triz的方法。Triz本身不用质疑。我所质疑的蠢,是把triz当做专利代理人的一个技能,这才是蠢。因为triz的本质是发明创造的方法,是给技术人员使用的,是给技术人员进行研发的时候,开拓脑洞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就跟头脑风暴差不多作用的方法,只是比头脑风暴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方向性。头脑风暴是一只到处乱撞的无头苍蝇,triz则是具有强烈向光性的蜜蜂,谁能先找到迷宫出口,天知道。
Triz不是专利代理人的菜,是研发人员的菜,记住了。


四、总结
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仅仅是因为一帮人吃饭的时候的讨论,引发了我的思考,加上我一贯以来对某些事物的思考。有些观点是其他人的观点,我直接拿来写了。具体哪些就不说了


“作者李银惠
来源于李银惠专利战略网:www.patent5.com
微信公众号:专利神教掌门李银惠







标签: 李银惠


分享(50)

收藏(125)

点赞(31)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1楼
    triz是用来解决问题,找解决方向的,

    2021/08/17 19:31 [来自山东省]

    1 举报
  • 第2楼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2021/08/17 19:53 [来自湖南省]

    0 举报
  • 第3楼
    本帖最后由 InnoPatman 于 2021-8-17 22:05 编辑

    我目前在帮研究单位做你认为的第一件和第七件蠢事。
    同时干两件蠢事,能不能负负得正,或许也不一定
    有些想法,受这篇文章启发,一吐为快。

    1.     有关TRIZ:

    老实说,TRIZ对研发人员来说不好学,更何况对专利人员。

    TRIZ当初设计的使用对象就是科学家,后来逐渐整合不同的工具与改善后,目前设计使用对象为工程师(具有独自解决技术问题能力的工程师)

    TRIZ(古典&现代TRIZ)这两者工具主要是从专利信息分析累积数十年的经验所得出来的结果,自然可以应用在专利上面,但实际应用上还有很多猫腻

    例如,如何把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涉及的技术方案转变成TRIZ工具?而这只是基础功夫。

    这如果没有实际的专利实务工作经验(申请、撰写&诉讼)和解决技术问题能力的人,就我目前观察,非常难以透彻,这是涉及跨领域实务知识整合的工作。



    2.     有关专利导航

    专利信息分析有一定的价值,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企业需求客制化出符合研发需求的信息内容,专利信息分析的内容仅是一扇大门,打开扇大门后,别有洞天,但这样的工作内容与复杂度非常高,白话就是需要相当的作业时间,这代表没有一定的费用,举个例子,例如一个研发投资计划总经费是5000万,如果没有100万块钱,也就是经费的2%,做初期专利信息分析,拆解技术架构与解析技术趋势否则根本不用做,因为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实质导航意义

    FTO 分析某特定领域累积到一定程度,甚至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对话。研发副总看完你的技术分析报告后,叹了口气对你说,"你的技术知识在本公司已经无人比,目前没有一个研发比你还懂这技术"。


    在创新领域中,TRIZ要有用,可不能只学TRIZ这工具。

    2021/08/17 21:22 [来自中国台湾]

    收起回复 4 举报
    • 2021-08-18 07:39:50 [来自广东省]

      回复 1 举报
    • 2021-08-19 09:09:00 [来自北京市]

      回复 0 举报
  • 第4楼
    保护中心是很不公平的政策!

    2021/08/17 21:47 [来自安徽省]

    1 举报
  • 第5楼
    老板,把第一部分改一下,如下所示。被提及的相关机构和人员不同意。你们手也太快了。
    一、前言标题前面加上讨论二字,表示我自己也并不认为这些事情是真的弊,只是讨论而已,摆出另一种观点而已。
    吃饭闲聊就会聊到当前专利行业的一些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什么好,什么坏,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不见得会写文章专门谈谈吧。我这篇文章的观点并没有什么超出平均水平的杰出观点。

    2021/08/18 07:29 [来自广东省]

    收起回复 0 举报
    • 2021-08-18 09:02:27 [来自北京市]

      回复 0 举报
  • 第6楼
    写的真好,虽然我还在考代理师,但是能听懂部分,也能听出来各种门道道,很多行业类似,各种不合理,又各种无奈,累,真的让人心累,一个好的制度可遇不可求。去年过了法考,今年拿下专代,向李律师学习

    2021/08/18 08:29 [来自中国香港]

    2 举报

快速回复